美国经济处于低迷期,但仍然取得2.5%的成长率。欧洲经济处于温和衰退,但情况并不比预期中严重。至于亚洲方面的情况将会是如何,成长、滑落还是横摆?
星展集团研究分析员在其发表的报告中说:“可以确定的是,成长将会放缓,而欧洲则是其中的因素。两者都表现不济,为何出现如此情况?”
以按年表现来看,成长经已放缓。以2010年首季开始计算,按年成长率达11.3%,2010年杪挫至8.5%。去年第三季跌至7.5%,末季更进一步降至6.9%。
报告中说:“我们必须经常对按年成长率保持谨慎。任何给定阶段的比率,取决于一年前的情况。倘若您要掌握此类图表所表达的讯息,昨日的情况将较一年前的情况更为重要。按季表现就是您需留意的资讯了。”
按季表现方面,亚洲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。相反地,该区经济正在加速。亚洲十国(中国、香港、台湾、韩国、新加坡、大马、印尼、泰国、菲律宾及印度)在去年第三季触底,当时连续性成长率(sequential growth)放缓至大约5.5%。
个别国家来看,中国经济在去年次季及第三季的成长率均值达7.3%(该国经济规模占亚洲十国经济规模的56%)。台湾经济在同期则取得了微不足道的1%。新加坡经济表现更差,均值为0.6%负成长。而占亚洲十国经济规模15%的印度成长率均值达3.4%。
尽管如此,中国(8.5%,相对第三季的7.3%)、大马(6.1%,相对第三季的3.8%)、印尼(8.7%,相对第三季的5.5%)和印度(8%,相对第三季的2.5%)的经济在去年末季的增长加速。至于亚洲十国整体的连续性经济成长表现来看,成长率由去年第三季的5.4%显著增长至6.9%,主要受工业生产活动提振。至于需求方面,这些国家的国内消费也取得了稳步成长。
值得一提的是,经济按季加速并不会防止按年成长率下滑,抑或防止经济增长持续走低。简单来说,大多数人看的是不正确的统计表。
该分析员说:“倘若经济一如我们所预计般进一步加速,按年成长率依然会像今天所看到的进一步下滑。根据我们的算法,倘若连续性经济成长加速至8%(亚洲十国经济成长均值),按年成长率将还是减速至6.6%。”
欧洲经济新闻自去年8月开始占据各大报章的头条。自然地,欧洲方面的情况便成为亚洲经济放缓的原因。但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正确,亚洲本身才是亚洲经济放缓的原因!
他说:“以工业生产情况为例。当欧洲经济于去年8月恶化时,工业生产是否开始放缓?非也!亚洲工业生产早在去年1月开始下滑。”
分析员认为,亚洲放缓现象早已出现,而并非在欧洲经济于去年8月急刹车之时显现。他说:“实际上,亚洲工业生产是于去年8月回升,当时正值欧洲经济出现恶化情况。我们不是说,欧洲危机为亚洲带来好处,但数据告诉我们这个事实:工业生产已在去年8月欧洲经济触礁之际回升,而非放缓。”
他接着说:“交易员纷纷表示,这是一种负面关联现象(negative correlation)。是否工业生产数据预示着经济层面整体上看不见的奇怪表征?非也!国内生产总值(GDP)数据显示着应有情况。亚洲经济在去年首季放缓,或深一层来说,在2010年初放缓,就如工业生产数据所显示般一致。亚洲经济放缓至少整体上来说无关欧洲情况。”
倘若亚洲经济放缓无关欧洲情况,那原因何在?原因有二:政策及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。
政策:自2010年3月至今,亚洲货币监管单位采取收紧政策以为增速过快的经济成长降温,且当时的通膨率也处于高位。亚洲各国央行在2010年连续24次调高利率。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将其存款准备金率(RRR)调高300个基点至18.5%。
去年,亚洲央行再连续24次调高个别的利率,而中国人民银行再将其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另一300基点至21.5%。除了市场策略之外,区域国家对个别的产业领域也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。
分析员说:“去年中,这些措施获得各国央行预期中的效果。其中,经济成长按季放缓至5.5%,且我们所知道的,通胀率已在去年触顶。”
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:经济放缓并非政策制定者想要的,但却是必要的。在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所创下的双位数成长并不能持久,V型经济复苏是良好的情况,但仅有在早前的经济崩溃才会出现相应的经济回弹现象。经济产能在当时被大量创造,但一旦这个情况消失,V型经济复苏也相应消失。更多的经济产能需要更多的投资、储蓄和时间。一旦这些消失,快速的经济成长将恢复原状,这就是铁一般的经济现实。
以新加坡为例,该国经济在介于2009年首季至去年首季间取得了28%的成长率!这相等于两年内取得14%的年成长率均值!该国经济成长是否可超越被视为具潜能的国家之3倍?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它必须降温,而它也做到了这一点。这对全部亚洲国家来说都是同样的道理。
亚洲经济放缓而后增长,如今稍处于横摆情况,前景又是如何呢?非常清楚的,尽管欧洲情况并非亚洲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,但欧洲经济窘境对本区域来说也并非好事。
欧美(加上日本)经济在过去3年内处于低迷情况,但这对亚洲经济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。实际上,亚洲国家在过去3年所面对的“问题”反而是增速太快、通胀率太高、资金流入和货币升值情况过于强劲。
分析员说:“今年及往后推动亚洲经济成长的原因与过去3年的一样:国内消费。在G3国家(美国、日本和欧元区)在过去3年内的消费情况表现不济之际,亚洲方面却增长了34%。不久前,每个人都不相信这个情况会发生,如今却成为了一项事实。”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